镜头定格雄关历史印记,笔触描绘文旅新生机 2025年“丝路遗迹·寻踪河西”新媒体宣传活动走

嘉峪关 更新于:2025-10-18 13:15
  • 看中就上

   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,同时也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,嘉峪关,这座被誉为“天下第一雄关”的历史名城,不仅承载着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的边塞豪情,更在新时代实现了从“戈壁钢城”到“文旅名城”的华丽转身,彰显出独特的时代魅力。近日,“丝路遗迹·寻踪河西”新媒体宣传活动采风团走进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雄关之城,用镜头与笔触探寻其深厚的历史底蕴。而刚刚落幕的国庆黄金周,更是让这座古城的文旅魅力得以全方位绽放,成为人们感受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热门目的地。

    从历史脉络到起点印记

    嘉峪关关城,作为古丝路防御体系的核心,傲然矗立在茫茫戈壁之上。秋日午后的阳光倾洒而下,为古老的城楼与厚重的城墙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辉,仿佛重现了古丝路商队、将士在此停歇的壮阔场景,让人不禁沉醉于历史的长河之中。当登临城楼,极目远眺,祁连山的皑皑雪峰与无垠的戈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触发了采风团成员们的深度感触。一位来自上海的文旅创作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道:“风过垛口,仿佛听见驼铃与战马嘶鸣交织,这是丝路贸易与军事防御的千年对话。”此外,不少成员还前往悬壁长城,在攀登那犹如“峭壁悬梯”的过程中,亲身感受到了古代守关将士的艰辛与不易。登顶后,眼前“群山臣服”的壮丽视野,更是让“雄关”的深刻内涵变得具象化,令人心潮澎湃。

    如果说关城是嘉峪关的“形”,那么嘉峪关城市博物馆与长城第一墩便是其“魂”。前者如同一部生动的史书,串联起城市从“军事要塞”到“文旅名城”的蜕变历程;后者则像一座永恒的坐标,标注着万里长城西端的起点。

    在嘉峪关城市博物馆内,采风团沿着展陈脉络徐徐前行,深入了解了嘉峪关的转型发展之路。古代戍边器具静静陈列,诉说着曾经的防御历史;现代工业展品则展示了“钢城”崛起的奋斗篇章;而文旅规划图更是描绘出当下城市的蓬勃活力与无限潜力。一位来自兰州的文旅创作者感慨地说:“这里让‘雄关’不再只是一座冰冷的建筑,而是一个拥有‘前世今生’的鲜活生命体,让人对这座城市的发展有了更全面、更深刻的认识。”

    来到“万里长城第一墩”,讨赖河峡谷中奔涌不息的河水与土墩朴素的外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,却也恰好呼应了其“万里长城起点”的特殊地位。成员们站在观景平台上,将土墩、河水、祁连山一同纳入镜头之中,用影像诠释着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的深刻含义。有创作者在直播中由衷感叹:“从这里开始,长城绵延万里,就像丝路文明从这里出发,走向世界,影响深远。”这座历经岁月洗礼的土墩,不仅是长城的起点,更是丝路文明的重要见证者。

    让雄关特色“活”在当下

    活动中,采风团将嘉峪关的点位特色转化为大众易于感知的内容,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;而国庆黄金周的实践,则让这些特色进一步落地为精彩纷呈的文旅体验,成为游客们难忘的回忆。

    在创作层面,成员们围绕各点位特色进行了大胆创新表达:在关城与“嘉峪关关长”共同演绎“出关”情景,高度还原了古丝路通关场景,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,亲身感受古代丝路贸易的繁华与热闹;在长城第一墩拍摄砖石细节,并结合工作人员的专业讲解,科普古代筑墩技术,让游客深入了解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;直播中,更是巧妙地以边塞诗词串联起各点位,让“关城的雄、第一墩的朴、博物馆的全”成为游客心中深刻的记忆点。这些精心创作的内容在网络平台上引发热潮,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点赞。

    国庆期间,这些点位特色更是升级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:关城推出“飞天瞰古 梦回雄关”热气球项目,游客乘坐热气球缓缓升空,以独特的空中视角俯瞰关城全貌,感受“军事要塞”的壮阔气势;博物馆周边开展“拓印中国心”“仿古投壶”等活动,让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历史的乐趣,增强了游客与历史文化的互动性;长城第一墩所在区域联动《天下嘉峪关》夜游灯光剧,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重现起点历史,为游客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,而“持机票享夜游优惠”“线上平台联动”等举措,更是让“体验雄关特色”变得便捷惠民,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。

    从关城的军事传奇,到博物馆的历史脉络,再到第一墩的起点印记,嘉峪关的每个点位都是丝路文明与长城文化的鲜活载体。“丝路遗迹·寻踪河西”采风团用创新传播让这些特色“出圈”,国庆黄金周的火爆则证明其文旅潜力。未来,随着对点位特色的深度挖掘与转化,这座丝路雄关必将持续焕发“历史厚重+时代活力”的独特光彩,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城市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