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嘉峪关之所以能够成为“古代雄关”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:
1. 地理位置优越: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,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,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。自古以来,嘉峪关就是军事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交汇点,地理位置极为重要。
2. 历史悠久:嘉峪关始建于明代,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。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,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者。
3. 军事地位显著:嘉峪关是古代边防的重要军事要塞,历史上多次发生重要战役。由于其地理位置重要,嘉峪关成为历代军事家争夺的焦点,成为抵御外敌入侵的屏障。
4. 建筑规模宏大:嘉峪关关城建筑规模宏大,气势磅礴。关城东西长60米,南北宽33米,总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。关城内有城墙、敌楼、箭楼、烽火台等建筑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。
5. 文化内涵丰富:嘉峪关不仅是一座军事要塞,还是一座文化名城。历史上,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足迹,留下了大量诗文、壁画、石刻等文化遗产。
具体来说,嘉峪关的“古代雄关”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 防御功能:嘉峪关关城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,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。
举报 -
洪武年间,明朝猛将冯胜带领大军西征蒙古残余势力,他一路横冲直撞,横扫河西走廊,成功收复曾经失守的河西走廊。
河西走廊从北西夏控制之后,西夏凭借河西走廊这条经济财源线,军事实力大大增强,一度成为西北一带最为强悍的王朝。

史书更是由此形容:
“宋时河西没于夏 ,夏以富强 ”。
河西走廊通道漫长,西行可以直抵西域。明王朝为了有效的管理,放弃了酒泉以西的土地,转而在酒泉附近筑关防守,嘉峪关也由此而来。
冯胜曾经在河西一带多次勘探地形,最终将嘉峪关的地址选在了黑山一带。这里有黑山、文殊山、祁连山作为天然屏障,只要修筑关城,外加两臂城墙,防守西域一带的军事压力大大降低。

嘉峪关还未修建之时,西域一带的势力可以从“石关峡谷”穿行而过,进抵河西走廊。
这条石关峡通道,地势险峻,行军颇为困难,很容易受到埋伏。
可它却是西域一带最快进入河西走廊的天然通道。
明王朝在决定修筑雄关嘉峪关之后,彻底改变了石峡关的军事地位。为了能够彻底封死这条石关峡谷,明王朝将长城城墙直接修在了山崖峭壁上,今天我们也能够看到这段城墙,这段城墙也被称之为悬臂长城。

嘉峪关真正的成型也并非一朝一夕,这座关城经过洪武、弘治、正德、嘉靖丝四代帝王的屡屡修缮,终于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御性关城。
我们可以大抵看一下这座关城的整套防御体系:
北翼:石关--嘉峪关
南翼:第一墩---嘉峪关
石关一带是是高山崖壁,地形险峻,被长城封堵之后,已经彻底封死了通往河西走廊的通道。第一墩为北大河河口处,这处大河纵深30多米,乃是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祁连山山脉上的冰川融化,所冲击而形成的一道天然沟壑,沟壑之下和悬崖无异。不仅是大规模军团行军无法跨过,即便不设防也没有人能够真正的跨过这条天然沟壑。
正是这种全封闭性的关城,才让嘉峪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军事地位。
当然,修筑关城并不意味着边陲铁骑无法染指中原地区。嘉峪关更多的时候,它能够主动的让那些边陲铁骑碍于关城险固,转而北上进入荒漠之地行军。
这样一来,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守护西北河西走廊这条经济命脉,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边陲骑兵的战斗力有所损耗,可谓一举两得。
“关山南北共争雄,云压缭垣雪压峰。黄昏宿燕归来晚,怨锁双扉鸣漠风。”
这座关城的存在曾经捍卫着明王朝的西北边疆,也曾经成为西北一带最为繁荣的“互贡”市场,西域一带的商人常常途经此处,进入河西走廊参与经商,嘉峪关也被称之为河西走廊的咽喉要地。
这座屹立600多年的关城,曾经见证过历史的兴衰,也曾经目睹过繁荣的盛世。
举报 -
举报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