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验漆扇制作,感受非遗之美——青岛嘉峪关学

嘉峪关 更新于:2025-01-22 14:11
  • 50后的老奶奶

    近日,青岛嘉峪关学校二(4)中队积极响应和践行学校“童行途中”实践活动,参观了青岛市市南区文化馆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,并体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漆扇的制作。

    研学实践活动前,二(4)中队辅导员杨老师与中队家委会进行了细致讨论与规划。活动当天,队员们来到市南区文化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,校外辅导员带队员们进行了参观,并细致讲解了青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,并一一介绍了展出的作品。在参观过程中,队员们了解了青岛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清单中“鸳鸯螳螂拳”“劈柴院市井民俗”“剪纸”“梅花拳”等传统文化项目和技艺。

    随后队员们跟随校外辅导员来到漆扇制作的地方,学习了漆扇的历史并自主制作漆扇。漆扇,顾名思义,是以天然大漆为主题材料制作而成,它起源于中国,历史悠久,起初漆扇主要用于贵族权势使用,象征着权力与地位,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流入民间便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。当代的漆扇是一种将传统漆器工艺与扇子结合的艺术品,它融合了东方文化的韵味和精湛的工艺技巧,是新时代基于全国各地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——大漆制作手工艺——而开发的一种现代创新工艺。

    活动中,每个队员在校外辅导员的引导下,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大漆颜色亲自参与和体验漆扇制作,学习使用漆艺中的“漂漆”技法,利用漆不溶于水的特质,漂在水面上的彩漆形成发散的色块,队员们学习以点、甩、弹、划等手法,在水面绘出图案效果。在制作过程中,队员们纷纷感受到,漆扇之美,一半人为一半天成,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一片叶子,每一把非遗柒扇在这世上亦是独一无二的存在。漆扇不仅是艺术的载体,更是文化的传承,它晕染着独特的东方色彩,诉说着古老而深邃的故事。

   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,不仅加深了队员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与尊重,也为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了积极力量,同时也拉开了青岛嘉峪关学校二(4)中队“童行途中”实践活动的序幕。队员们还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讨,努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,让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文化智慧的瑰宝继续熠熠生辉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