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中的“塞外”、“塞北”指的是哪个边塞?因何而出名?

嘉峪关 更新于:2025-06-07 00:15
  • 香远益清36

    “塞外”和“塞北”在诗词中通常指的是长城以北的地区,即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、蒙古国以及中国东北部的一些地区。
    “塞外”和“塞北”之所以出名,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:
    1. "军事防御":中国古代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,修筑了长城。长城的北端延伸至今天的内蒙古地区,因此长城以北地区被称为“塞外”或“塞北”。
    2. "自然景观":这一地区地势开阔,草原广袤,自然景观壮丽,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赞美。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《登鹳雀楼》中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描绘了塞外壮丽的自然风光。
    3. "历史变迁":历史上,这一地区曾是多个民族活动的舞台,如匈奴、鲜卑、突厥、契丹、蒙古等,这些民族的活动和迁徙使得“塞外”和“塞北”成为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。
    4. "文学创作":由于上述原因,“塞外”和“塞北”在古代诗词中频繁出现,成为许多诗人墨客创作的题材。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《凉州词》中“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”

    举报
  • 龙8生

    塞北指的是燕山以北,宁夏、内蒙古那一地带。塞外指的是嘉峪关、玉门关之外(西出阳关无故人)之说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